找到相关内容5222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三自性中的染净因果观

    ,此中十者,谓所知依、所知相、入所知相、彼入因果、彼因果修差别、即于是如修差别中增上戒、即于是如修差别中增上心、即于是如修差别中增上慧、彼果断及彼果智。而此十相殊胜殊胜语,《摄论》云:“于声闻乘曾不见...)。  由以上故知,此因缘生法之究竟义,唯大乘中有二乘中无,十相殊胜摄大乘已,依止修学证悟菩提殊胜无比。  五、总大乘境八识与三性  如《摄论疏》曰:“诸所有法不出识量,是故总说彼为所知。依有二义,一...

    圆礼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114355979.html
  • 佛学之真理论

    真实品。今即据《真实品》义而一论佛教中所言之真理,宜有当欤?  《真实晶》之论真实义也,次第浅深,别为四种:一曰世间极成真实,二曰道理极成真实,三曰烦恼障净智所行真实,四日所知障净智所行真实。凡言真理者...纯在人与人间互相了解,与共营生活也。所以者何?人之耳目所触,心意所知,苟无方便以司传导,以资表达,则自所知者,不能以喻之人。所知既不能喻诸人,所欲亦无法求诸人。则人与人间,各各独立,情志不能相通,良法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24764660.html
  • 祖源禅师开示十魔扰乱正修

    心垢若净,诸障自泯,何怕天魔,焉敢惑正。今将十魔而述于后:一者宿冤,二者外惑,三者烦恼,四者所知,五者邪见,六者妄想,七者口业,八者病苦,九者昏沉,十者天魔。斯十魔障,能挠正修。慕道之人,谨之慎之。  ...见冤生憎,恨心烦恼;见亲生爱,私心烦恼。一切外见,内生取舍,俱为烦恼,难以尽述。参禅之流,定除事障,事障不空,烦恼正定。后学之人,胡不断之!   问:如何谓所知魔?   师曰:所知魔者,为之理障。理障不...

    祖源禅师

    |降魔|防魔|禅定|修行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11/01/221556597.html
  • 宝僧法师:藏传因明基础课(二)

    因为佛是遍知,佛都不认识,那就把它放在不存在那一类了。  这个分类是存在。有,也叫所知。能知是心、识,当然也可说我。所知的就是我们认识的对象。所知、有、存在,都是同义词。在有里面有分成两大集合:常、物...有没有一种东西即是相违又是物等等,就是把几个概念综合起来,让你举出一个例子来,这是他们非常强项的东西。摄类学就是把所有的所知的这些东西把它归类。摄类学的班就是第一班,就是十七年里面第一个班,最低的那个...

    宝僧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2075338485.html
  • 世间思惟

    阿含一 一九经说明共说共论的方法,就是说明四句分别之法。大正一册六O九页中:“若使此贤者于处非处下住者,所知不住者,说喻不住者,道迹下住者,如是此贤者不可共说亦不可共论,若此贤者于处非处住者,所知...讨论的论题内容,若下知即是于处非处不住者,又若下善建立论题,也叫做于处非处下住者。文中所谓所知,就是推论论题所知的前提,所知是共说共论时彼此共识共知的知识学问,若彼此无此共识共知的知识学问,即是于所知...

    释从信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85267819.html
  • 因明学启蒙

    之理不周遍。如是地、水、火,亦类推。  他说:以所知作为有法,应是形状,是正与不正之一故。此说之理亦不周遍。此理若不成立,仍以所知作为有法,应是正与不正之任何一种,盖是不正故。此理若不成立,则仍以所知作为有法,应是不正,是不正故。若根本许,则仍以所知作为有法,应非形状,是常恒不变故。  乙二、辩论成事  丙一、驳他宗  有人说:凡是成事,都是常住,为反诘此说,则以瓶作为有法,应是常住,乃成事故,汝...

    普觉·强巴 著  杨化群 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1521538171.html
  • 藏传因明学(五)

    公式)之因。然对立式(立方所举论题公式)之因认识法。其成立与否等。乃类似故。  有人说:以所知作为有法。柱作为有法,瓶作为有法,应是物,是物故之应成论式。对此后陈,答以诺后,以所知作为有法,柱作为有法,瓶作为有法,可以作为答许诺是物。此说不合理,对此种应成论式之后陈,答以诺后,则以柱作为有法,瓶作为有法,可以作为答许诺是物故。应是此者,此种应成论式,以所知为诤事。以瓶为有法,以柱为有法,以物为后陈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2063238409.html
  • 摄大乘论发微

    有十相殊胜殊胜语:一者、所知依殊胜殊胜语……由此所说诸佛契经诸句,显于大乘真是佛说。   又在论末结说:   《阿毗达磨大乘经》中《摄大乘品》,我阿僧伽略释究竟。   这可以看出《阿毗达磨大乘经》有《摄大乘品》,此品有十种殊胜的教说,无著就是根据这十种殊胜而撰写本论,故称为《摄大乘论》。   本论在讲述十种殊胜时,也经常引证《阿毗达磨大乘经》,如在《所知依分》为了证明阿赖耶识实有时。曾引:   无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60841945.html
  • 《摄大乘论》发微

    已能善入大乘菩萨,为显大乘体大故说,谓依大乘,诸佛世尊有十相殊胜殊胜语:一者、所知依殊胜殊胜语……由此所说诸佛契经诸句,显于大乘真是佛说。   又在论末结说:   《...种殊胜时,也经常引证《阿毗达磨大乘经》,如在《所知依分》为了证明阿赖耶识实有时。曾引:   无始时来界,一切法等依,由此有诸趣,及涅槃证得。   由摄藏诸法,一切种子识,故名阿赖耶,圣者我开示。  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293543922.html
  • 从现象还原法试探“五重唯识观”的哲学意涵(下)

    intuition)[6]等观念,其特性是:(1)从能知来说,指不依语言、文字、概念为媒介的直接认知经验;(2)从所知来看,密契体验的对象通常被目为具有存有论意义上的终极或究竟(ultimate)性质。故密契体验之...epistemology)[20],也可说是对烦恼、所知二障作病理学式(pathological)的探讨。  上述的分疏说明了佛教“禅观”有三层次序虽相续,但性质却不同的功能,分别是认知虚妄、认知真实及转妄为实三项,...

    刘宇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63565973.html